山水之間,筆尖的迷思—我的文章為何成為閱讀題,而我卻答不對?
在文學的海洋中,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顆璀璨的明珠,等待著被發現的目光,而我的那篇《山靜水清,心自遠》便是其中的一顆,未曾想,它竟然被選入了今年的高考閱讀題,當這個消息傳來時,我既感到驚喜,又有些無奈——因為我自己都答不對。
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,我獨自漫步在山間小徑,四周的山巒起伏,仿佛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,我沿著小路前行,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,那一刻,我的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慨,我決定將這份感動化為文字。
《山靜水清,心自遠》就這樣誕生了,我試圖用文字描繪出山間的寧靜與水的清澈,以及那種遠離塵囂的悠然自得,當我把這篇文章投稿給雜志社時,我并沒有想到它會引發如此大的波瀾。
幾個月后,當我收到編輯的來信,得知我的文章被選為高考閱讀題時,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這不僅僅是對我寫作能力的肯定,更是對我人生觀、價值觀的一種認可,我興奮地告訴了我的家人和朋友,他們也為我感到高興。
喜悅過后,我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,這篇閱讀題,我竟然答不對,原因在于,這篇文章是我對生活的感悟,是我內心深處的一種情感表達,而高考閱讀題,往往需要考生運用邏輯思維,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。
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文章,試圖找出其中的問題,我發現,文章中的許多句子都過于抽象,缺乏具體的描述和論證,我在文中寫道:“山靜水清,心自遠。”這句話雖然簡潔,但卻很難讓考生理解其內涵,我又想,如果我能用更具體的事例來闡述這句話,或許就能讓考生更好地理解我的觀點。
我開始嘗試修改文章,我添加了一些具體的描寫,“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,灑在蜿蜒的小徑上,宛如一條金色的絲帶。”這樣的描寫,可以讓考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山間的寧靜,我也在文章中加入了更多的論證,試圖讓讀者明白我的觀點。
當我再次閱讀修改后的文章時,我發現它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韻味,那些抽象的句子,雖然現在更易于理解,但卻失去了那份詩意,我開始懷疑,我是否真的能通過修改,讓這篇文章更適合作為高考閱讀題。
在這個問題上,我請教了多位文學前輩,他們告訴我,文學作品與高考閱讀題有著本質的區別,文學作品追求的是情感和意境,而高考閱讀題更注重邏輯和論證,即使我努力修改,也無法讓我的文章完全符合高考閱讀題的要求。
想到這里,我釋然了,我開始接受這個現實,不再糾結于自己無法答對自己的文章,我明白,這篇《山靜水清,心自遠》已經是我對生活的一次真摯表達,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。
當我再次翻開那本高考語文試卷,看到我的文章被選為閱讀題時,我心中充滿了感激,感謝那些為我投票的老師們,感謝那些閱讀我的文章的考生們,你們讓我明白了,文學的力量不僅僅在于文字本身,更在于它能夠觸動人心,引發共鳴。
而我,將繼續在文學的海洋中航行,用我的筆尖記錄下生活的點滴,用我的文字傳遞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,無論我的文章是否再次成為閱讀題,我都會堅持我的寫作之路,因為那是我的夢想,也是我人生的追求。
山靜水清,心自遠,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,愿我的文字能帶給人們片刻的寧靜,愿我的筆尖能繼續書寫屬于我的精彩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