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安部明確,智駕汽車并非完全自動駕駛,強調安全責任與監管力度
公安部針對市場上日益興起的智能駕駛汽車(智駕汽車)進行了明確表態,強調智駕汽車并非完全自動駕駛,同時強調相關企業和使用者在享受智能駕駛帶來的便利的同時,必須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,并接受嚴格的監管。
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,智能駕駛汽車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點,許多汽車制造商紛紛推出搭載先進智能駕駛技術的車型,聲稱可以實現自動駕駛,公安部在近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,目前市場上的智駕汽車并不能算作完全自動駕駛。
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負責人表示,智駕汽車是指在特定場景下,通過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、控制器、執行器等設備,實現部分駕駛功能自動化的汽車,雖然智駕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可以替代駕駛員完成部分駕駛任務,但它們并不能完全取代駕駛員,尤其是在復雜多變的道路上,駕駛員的參與仍然是必不可少的。
這一表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,許多消費者對于智駕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產生了疑問,對此,公安部負責人表示,雖然智駕汽車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,但目前在安全、法律、倫理等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。
在技術層面,智駕汽車在復雜多變的道路環境下,仍然存在感知、決策、執行等方面的局限性,在雨雪天氣、夜間行駛等復雜環境下,智駕汽車的感知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,導致無法準確判斷道路狀況,智駕汽車在處理緊急情況時,可能無法像人類駕駛員那樣迅速作出反應。
在法律層面,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針對智能駕駛汽車的相關法律法規,這導致在發生交通事故時,責任認定和賠償等問題難以明確,公安部負責人表示,相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,以確保智能駕駛汽車的安全運行。
在倫理層面,智能駕駛汽車在面臨道德困境時,如何作出決策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,在無法同時避免兩車相撞的情況下,智駕汽車應該如何選擇?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技術研發過程中予以充分考慮。
針對智駕汽車的安全問題,公安部負責人強調,相關企業和使用者在享受智能駕駛帶來的便利的同時,必須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,具體包括:
-
企業應加強技術研發,提高智駕汽車的安全性能,確保其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穩定運行。
-
企業應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,確保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的智駕汽車。
-
使用者應充分了解智駕汽車的功能和局限性,合理使用,避免因誤操作導致安全事故。
-
公安部門將加大對智駕汽車的監管力度,嚴厲打擊非法改裝、違規上路等違法行為。
公安部此次明確表態,旨在提醒社會各界關注智駕汽車的安全問題,推動相關企業和使用者提高安全意識,在智能駕駛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,我們應始終保持謹慎態度,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展望未來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法律法規的完善,智駕汽車有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、舒適的出行體驗,公安部表示,將繼續關注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,積極參與國際合作,共同推動全球智能駕駛技術的健康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