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警告,全球基孔肯雅熱感染人數逼近30萬,防控形勢嚴峻
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蚊媒傳播的疾病風險也在不斷上升,一種名為基孔肯雅熱的病毒性疾病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,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最新數據顯示,全球已近30萬人感染基孔肯雅熱,防控形勢嚴峻,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途徑、癥狀、防控措施以及全球疫情現狀。
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途徑
基孔肯雅熱(Chikungunya fever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ungunya virus)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該病毒主要通過埃及伊蚊、白紋伊蚊等蚊蟲叮咬傳播,感染者在發病初期,其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,當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其他健康人時,病毒便隨之傳播。
基孔肯雅熱還可通過以下途徑傳播:
-
血液傳播:輸血、器官移植等醫療操作過程中,如供血者或供體感染了基孔肯雅熱,病毒可能通過血液傳播給受血者。
-
母嬰傳播:孕婦感染基孔肯雅熱后,病毒可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。
-
間接接觸傳播:感染者的汗液、尿液、唾液等體液可能通過接觸傳播給他人。
基孔肯雅熱的癥狀
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-12天,感染后癥狀通常包括:
-
發熱:體溫可達38-40℃,可持續1-2周。
-
關節痛:多見于四肢大關節,如膝蓋、踝關節等,疼痛可持續數周至數月。
-
關節腫脹:關節腫脹明顯,有時伴有皮膚紅斑。
-
其他癥狀:頭痛、肌肉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感染后可能無癥狀或癥狀輕微,但仍有傳播病毒的風險。
基孔肯雅熱的防控措施
-
防蚊滅蚊:清除積水、消滅蚊蟲滋生地,使用蚊帳、蚊香、驅蚊劑等防蚊措施。
-
個人防護:外出時穿著長袖衣物、長褲,涂抹驅蚊劑,避免蚊蟲叮咬。
-
醫療救治: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,避免病毒傳播。
-
健康教育:提高公眾對基孔肯雅熱的認識,加強防控意識。
全球疫情現狀
截至目前,全球已有超過30萬人感染基孔肯雅熱,主要流行于非洲、亞洲、南美洲等地區,近年來,基孔肯雅熱的傳播范圍不斷擴大,疫情形勢日益嚴峻。
我國自2015年發現首例基孔肯雅熱病例以來,已累計報告數千例病例,為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熱,我國政府高度重視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加強疫情監測、強化防控宣傳、開展滅蚊行動等。
基孔肯雅熱作為一種蚊媒傳播的病毒性疾病,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,面對疫情,各國應加強合作,共同應對這一挑戰,公眾也應提高防范意識,積極參與防控工作,共同守護健康家園。
(注:本文共計1814字,旨在提高公眾對基孔肯雅熱的認識,加強防控意識,共同應對全球疫情。)